
CIO专家-白求
中检院发布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信息动态管理技术规范,预计企业安全责任与行业监管框架的深度调整将同步推进,合规路径的全面重塑已悄然启动。
2025年3月28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检院)发布了《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信息更新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这一文件聚焦于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信息更新的技术规范,明确了适用范围、更新分类及操作细则。该指南将信息更新分为自行维护信息、企业信息更新和新原料信息更新三类,并严格规定监测期内更新操作的时限(如监测期满前半年禁止更新)和风险上报机制。
此意见征求稿的核心动因在于落实国家药监局《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填补备案后信息动态管理的技术空白。随着新原料备案量的增长,企业因客观信息变动或研究进展需调整备案内容的情形日益增多,但原有法规对更新程序缺乏细化指引。指南的制定旨在通过统一技术要求,平衡创新效率与安全监管,避免因信息更新不规范导致安全风险。
对行业而言,预计该指南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细化的分类管理(如生产场地变更需提交工艺验证报告、质量标准提升需提供3批次检测数据)和信息化申报要求(仅允许通过“化妆品智慧申报审评系统”提交)提升了操作的规范性,有助于降低合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可能面临管理成本上升,新增生产现场需进行多批次原料检测,可能延长产品调整周期。
企业应对建议包括:一是建立备案信息动态追踪机制,特别是涉及生产场地、工艺或质量标准的变动,需提前规划研究验证;二是严格遵循更新时限,避免在监测期结束前半年启动非紧急变更;三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确保资料提交的及时性与完整性,避免通过年度报告等非指定途径操作。
监管层面,指南或将强化风险前置管理。要求备案人对资料真实性负责,技术验证资料需留档备查,同时明确对非单一化学结构原料(如植物提取物)的工艺调整需重新备案。监管部门将依托信息化系统加强技术核查,对擅自扩大使用目的、规避重新备案等行为实施重点监控。此外,安全监测机制将要求企业持续收集原料使用数据,包括不良反应监测和风险物质追踪,形成全生命周期监管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