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专家-白求
多省份医保局发布药品挂网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为申报主体,建立以差比价规则为基础的价格体系,保障药品稳定供应。
近日,宁夏、青海、广西等多省份的医保局发布药品挂网规则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全国统一的药品挂网政策体系正加速落地。这些规则源于《省级医药采购平台药品挂网规则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为申报主体;建立以差比价规则为基础的价格体系,要求同厂牌药品价格不得高于其他省份挂网价,并细化化学药、中成药、生物类似药等品类的红黄标价格管理机制;强化企业信用承诺,“线上价格不供、线下涨价供应”被明确列为失信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置。
新规的核心目标是响应国家医保局关于药品价格治理和挂网规则统一的部署,解决药品价格不透明、区域价格差异大、供应保障不稳定等问题。旨在构建全国统一的医药招采市场秩序,通过标准化规则压缩价格虚高空间,同时利用信用评价体系约束企业供应行为,确保临床用药可及性。
新规或将深刻重塑市场格局和竞争逻辑。一方面,价格管控全面收紧。差比价规则与红黄标机制可能将加速同品种不同厂牌的价格联动,压缩高价药品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行业规范化水平被迫提升,企业面临“带码生产”、价格承诺、配送覆盖等多重合规要求。同时,新规优化了服务流程,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中小企业而言,豁免条款也预留了一定生存空间。
面对政策变革,医药企业需调整经营策略。首要任务是吃透规则细节,尤其是差比价计算、豁免条件等关键技术参数,避免因申报疏失触发信用惩戒。其次是优化价格管理体系,建立省际挂网价格动态监控机制,确保跨区域定价符合“先包装后规格再剂型”的差比价逻辑,还应强化合规能力。这不仅是合规成本的提升,更是从“价格博弈”转向“价值竞争”的战略转折点。能否在政策窗口期内完成精细化管理和合规能力升级,将决定未来在集约化市场中的生存位次。